更新时间:2025-10-19 09:02:17
1、如果真实是痛苦的,大多数人不愿面对,也劝当事人淡化,以社交压力的形式。
电影开篇,失去女儿的母亲(女主人公),在广告牌上痛斥警察局不作为。
警长尝试了很多,但仍无线索,有遗憾和愧疚;警员、牙医、和教父一边同情着她女儿的死,一边又劝她不要这么激进,怎么看都像是 “嘴上为你好”,但心里是 “不要拿你的破事来烦我们的心情”;就连儿子和前夫也加入到劝说队伍,他们选择忘掉痛苦,屈服于大众。
2、做好事和做坏事的可能是同一个人,只是不同时间下,呈现的两面。
感情激进、冲动易怒的警员,在看到广告牌上有警长的坏话,就要去逮捕广告商;
在爱戴的局长自杀后,起先是晕了过去,然后更是以“遵警长遗志”的名义,殴打广告商。可在读了警长留下的信之后,也是他,冒火带出重要资料;哪怕被解雇警员身份后,听到有关嫌疑人谈话,也是以烧伤后的身体,去承受着挨打,只为了获取到嫌疑人的DNA样本,这一次,他也是“遵警长遗志”。
为死去女儿奔走的母亲,一路坚持,可看到广告牌被火烧后,也是将怒火撒到了警局上。可看到从火海里面还有人出来,甚至都没有上前施救,被盘问时,也谎称自己不在场,哪怕是说成和另一个男人在交往。那一刻,她退缩了,甚至没有前面那位激进警员的坦然。
3、终于翻过一座山,后面可能是河流,也可能是另一座山。
广告牌的续费,差点让生活紧迫的女主人公没了志气,此时恰好收到一笔捐款,是来自她攻击的警长的;作为希望的广告牌被烧,让女主人公怒烧警察局,但放火的人却是她依然心存感情的前夫;好不容易拿到嫌疑人的DNA样本,但新警长却是一套官僚作风,说对方涉密无法继续调查。
成长的课题之一,大概就是接受这种复杂性。
- 哪怕警长人品很好、也尽了力,但承受着伤痛的母亲,依然可以去控诉警长,因为破案是对方职责所在。而警长的广告费支持、激进警员的冒火资料保护,也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认可。
- 哪怕激进警员殴打了广告商,后者在医院听到警员的道歉后,也愿意递一杯橙汁。毕竟个体都有它的局限性,不要执着于对方的一件事不放。
- 激进警员和女主人公在对警察系统不抱希望后,近乎绝望之下,选择自己去执行正义。但是在路上,彼此问及是否真的要开枪杀死嫌疑犯时,也是回答 not really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上一篇:莲花楼之后,再难赴山海
满屏找爸爸:《旁观者》里的代际隔阂与亲情迷思
与原著比较下的一些想法
难看
静默的诗篇:论《旁观者》的东方叙事美学与情感表达
《时间之主》:瑕不掩瑜的美感实验作
细节解读
《旁观者》:在时间的褶皱里,打捞被遗忘的父爱
《日掛中天》值得二刷三刷N刷的优质电影,辛芷蕾就该拿影后
在2025年人该如何去活着?
10号舱的女人|没有悬只有疑的拉胯悬疑
怎么每一集都有金句……
离开宿主的寄生虫能活多久
看《德里镇》联想到《怪奇物语》不是很正常吗?
李玉宇宙:似曾相识宴归来
极端痛苦的现代人:肉体、精神甚至潜意识
一些南京路演的碎碎念
恐怖与唯美的结合——破除压抑,重拾人生
MLB的“新跨界”:娱乐蓄势,棒球破圈
关于女孩
不要一杆打死一船人
